高校O2O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的探索

本文主要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O2O(Online to Offline)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包括优势、课前预览、课堂讨论和实践、课后巩固和评价,帮助高校有效开展多元化、启发、领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O2O 教学方法

1 引言

目前,高校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有限。教师倾向于教授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观主动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启发和锻炼。

MOOC等待在线教育资源的高质量、方便、开放的特点,可以帮助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在线学习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将课堂设置为启发、讨论和扩展的形式,回答课前学习的难题,高度参与交流和讨论,集思广益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和学习学科热点。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安排在线练习作业,以巩固学习效果。

在线上学习时,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自身学习进度、个人学习习惯和爱好等,适时适地按需获取知识,甚至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观看、反复学习,更有针对性、更自主,知识掌握也更牢固。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推荐不同的资源学习和练习,以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以这种课堂教学为主导,线上线下学习支持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更多有思想、有创新的人才。

2 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课后巩固。

课前主要是网上学习,包括查阅资料和进行MOOC学习;课堂上线下结合讨论、合作探索、演练、解决问题、扩展等形式,设计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具体问题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后完成练习、结果提交或互动评价。这三个环节都可以及时引入先进的科学概念和学科前沿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他们的思维。

3 课前预习

教师结合学习任务,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块,细化每个知识点,建立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库。资源可借鉴企业实际案例、教学团队科研项目、教师指导的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成果等。;在中国大学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MOOC、学校在线、好大学在线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选择好大学在线等MOOC资源;教师还可以制作一系列微课视频和操作演示。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多样化。

教师首先通知学生学习目标,并将资源上传到 qq、微信、校园学习平台等,发布相关学习任务表,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独立学习,根据自己的时间、学习水平安排学习进度,完全不受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预览结束后,学生完成教师安排的测试问题,测试学习效果,方便检查差距,填补空白;也可以在线与教师和学生沟通,解决课前学习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结果和在线问题来了解学生的预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4 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课前在线预览使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摆脱基本理论知识的解释,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独立学习、研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也将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交流和实际操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用于课堂教学环节。

理论上,首先听取学生对预习阶段知识的反馈,必要时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解决问题。设置多种形式的讨论和记忆重点和难点知识,引入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混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实践中,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或模拟来培养和培训。采用项目驱动模式,以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培训。要求学生通过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展示和分享,充分沟通,互相学习,不断改进计划。

5 课后巩固

教师结合教学要求和目标,为学生安排相关的课外学习巩固和扩展任务。通过课后在线测试,学生可以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后续的教学内容。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或 将相关新闻、视频、行业动态和学术研究制作成学习专栏APP 向学生推送应用,开拓学生知识面。

6 评价考核

建立多元化、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多维评价,加强过程评价。

每个学生的过程评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在线预览和自检评分。根据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长短和测试结果,权重为 0.2.第二,对课堂表现进行评分。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参与热情、分析问题的准确性、实践完成、设计结果、辩护表现等,权重为 0.6.第三,巩固作业质量和课后知识。权重为0.2。

7 结论

O2O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有利于应用型和学习型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师生以积极积极的态度融入课堂和课外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法的深刻变化。

参考文献

【1】杨玉芹.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模型建构[J].2014年(6)中国电化教育:6-10.

【2】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创新教学过程[J].2015年(3)中国电化教育:22-29.

3林晓凡、胡钦太、邓彩玲.基于SPOC研究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2015年(10)电化教育研究:46-51.

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2015年(5)中国远程教育:42-47、67、80.

   2019年北京联合大学重点项目校内专项(项目编号:1220556110-080)

【作者简介】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孙静(1979-)、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运营优化、系统建模与模拟。E- ** il: 462588170@qq.com.

(作者:孙静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北京 ** 1)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