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机遇与趋势

文/蒋佳秀

一、什么是互联网消费金融?

广义上,消费金融可以理解为所有与消费相关的金融活动,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满足居民对最终商品和服务消费者需求的金融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个人或家庭提供与消费相关的金融活动,如支付、储蓄、金融管理、信贷和风险管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参与者越来越丰富。目前,已有15家消费金融机构获得消费金融许可证。此外,电子商务企业、传统商业银行、P2P网上借贷平台也积极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业务。

二是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两大发展现状:

1、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4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已达到15.38万亿元,2014-2017年消费信贷规模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以上。但目前我国消费贷款余额仅占20%左右,与欧美发达国家约占50%的比例有明显差距。此外,中国的消费金融主要是中长期贷款,2014年是短期消费贷款2.23只占消费信贷的万亿元14.5%。由此可见,我国短期消费贷款市场潜力巨大,增长率高。

2、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链逐步壮大

中国日益完善的金融体系、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渠道和不断刷新的金融创新速度,为消费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链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企业为主体,不断丰富和发展。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精神倡导的开放、平等、合作、共享为传统消费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基于电子商务的新消费生态正在逐渐形成,丰富的消费场景和消费者需求已成为推动消费金融需求的新增长点。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机遇

1、政策方面

中国正式提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发展消费金融。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和1999年发布了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政策,以促进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消费金融的发展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结构的合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年的两届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已成为一个热门词汇。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 关于增加对新消费领域财政支持的指导意见,积极的政策已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市场需求

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者需求相对强劲,提前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接受新金融产品的能力较强。利用消费信贷手段来缓解预算约束造成的消费不足的概念越来越深入。因此,在居民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发展具有相应的社会基础。

3、技术优势

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的区别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创造了在线互联网 离线实体的运营模式。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构在资本来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探索信用消费 场景布局,创建一个新的互联网 样本,增强客户粘性,不断扩大消费金融市场,实现利润。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挖掘的成本大大降低,大数据技术可以准确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客户,评估客户信用评级,降低资本配置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四、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1、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模式趋同

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主要分为现金模式和支付模式。现金模式,又称消费者支付模式,是指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直接向消费者发放贷款,消费者在消费时向零售商支付。商业银行信用卡和消费金融公司都通过这种模式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支付模式,又称委托支付模式,是指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在消费者消费时直接向零售商支付,广泛应用于京东借据、天猫分期付款等电子商务平台分期付款服务。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逐渐开始与电子商务合作,建立在线平台,通过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准确的金融产品,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运营模式不断趋同。

2、深化互联网

今天,当互联网渗透到整个行业时,中国金融业的互联网,包括消费金融,已经成为《纽约时报》的趋势。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包括产品的互联网、服务模式的互联网和风险管理模式的互联网。如何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创新服务模式和渠道。在互联网消费中,消费者的交易信息和资本信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记录,这是金融机构控制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巨大财富,也挑战了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

3、互联网消费金融征信依赖大数据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都逐渐依靠大数据技术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风险控制是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风险控制的核心是信用调查,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和信用判断两个环节。在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前,传统的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依靠离线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在信用判断方面,传统的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调查系统,而消费金融公司依靠自己建立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但基于离线信用调查获取的材料类型有限,主动性差,信息不全面。

4、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对象集中

消费金融是实现包容性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旨在让更多的中低收入人群享受金融服务。传统商业银行以前的服务对象往往是信用水平好、收入水平高、违约风险低的优质客户。然而,中低收入客户仅限于自身的流动性限制,对消费金融服务的渴望更加迫切,一些电子商务P2P在线贷款平台和消费金融公司准确捕获了这些遗漏的潜在消费者,并在教育、旅游、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方面提供金融服务。在互联网金融企业逐渐进入消费金融市场的同时,银行也开始将消费金融的目标群体从高收入客户转移到中低收入客户,通过建立在线消费平台,为更多的中低收入客户群体提供金融服务。

5、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定价市场化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定价基本遵循以‘贷款风险’为定价核心,以‘贷款成本’为价格下限,以‘风险差异’为价格波动依据的定价原则,考虑到盈利能力和安全性,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总行一级的基准价格和定价策略,分行一级负责管理总行利率指导下辖区内的定价策略。对于以信用卡为主的传统消费金融产品,不同借款人定价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借款人可以获得的贷款金额上,因此分期付款利率的差异可以说是最小的。

另一方面,由于垂直应用场景细分和准确的客户定位,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不同消费场景和信用水平人群的差异定价;此外,技术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驱动力,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资本成本、运营成本和违约成本。综上所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可以迫使消费金融行业的整体定价水平更加市场化。

6、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

近年来,信用中介机构逐渐发挥作用,互联网金融违约问题屡见不鲜,使社会重视建立和逐步完善信用体系。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如芝麻信用、腾讯信用、拉卡拉等,因为它们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未来,全社会的互联网金融数据将进一步整合,打破现有的数据壁垒,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这也将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

文章来源:2017年2月20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声明:我们精选的每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长按保存,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带您轻松分享互联网金融盛宴!

挖财研究院

wacai

金融研究所成立于2015年,拥有中国第一个互联网金融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关注公众用户利用互联网管理财富的重要课题,创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智库和创新来源,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帮助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